本网讯(黄昭颖 报道)4月1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复立项,由我院主编的广西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盾构法施工隧道管片壁后注浆质量地质雷达法检测技术规范》于1月18日发布后正式开始实施。
该规范适用于广西盾构法施工新建或既有隧道管片壁后注浆质量控制、工程验收及管片壁后病害地质雷达法无损检测,检测内容包括盾构管片壁后注浆层厚度、密实度、缺陷及管片壁后病害。该规范能够有效指导广西盾构法施工隧道管片壁后注浆质量地质雷达法检测,是国内首部关于盾构法施工隧道管片壁后注浆质量地质雷达法检测技术的工程标准。该规范的实施和运用,能有效避免或减少轨道交通工程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盾构隧道的地质灾害安全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经济价值。
该规范是我院2015年启动《南宁轨道交通工程富水圆砾层盾构管片壁后注浆效果雷达探测技术最优化研究》的成果,这一技术成功运用到了南宁轨道交通工程2、3号线盾构管片壁后注浆质量地质雷达探测中。该项目自2016年8月开始工作,截至2018年3月,已完成2号线全线及3号线约80%的盾构隧道区间探测,共完成纵测线(连测)389.951Km,环测线(点测)187139个测点。其中还运用到了南宁轨道交通2号线秀厢站~三十三中站区间等三处抢险探测工作中。并向南宁市建委对单点型异常进行长期观测,对面状异常点进行重新注浆加固处理的意见建议,得到南宁市建委的高度评价。